近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規劃研究咨詢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路甬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曉強及40余位院士專家出席會議。
路甬祥在發言中指出,開展“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研究,首先要科學總結和評價“十二五”時期所取得的成績。目前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主要呈現出五個特點:替代性、創造性、低碳性、平臺性和普惠性。他希望大家拓展視野,不僅考慮技術,還要考慮市場,考慮政府能夠發揮什么作用。
周濟表示,“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規劃研究要堅持“服務決策、適度超前”的原則,必須發揮好市場在戰略新興產業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也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白春禮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以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增長的應急之舉,更是我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堅定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的長遠之策。
白春禮說,中科院與工程院過去都曾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組織過戰略研究,這次咨詢研究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按照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要求,以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契機,科學總結“十二五”經驗,科學前瞻“十三五”趨勢,提出意見和建議。
白春禮表示,戰略和咨詢研究要取得好的成效,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很重要,要講科學、實事求是。他建議,這次咨詢研究要更深刻地對基礎研究、技術突破、工程實踐、產業發展等全價值鏈、全過程進行分析,更深入地對國內外大量案例進行解剖分析,更全面地對產業發展基本要素和條件背景進行分析;要更加注重凝聚科技、工程專家及管理和社科專家,更好發揮情報專家在文獻分析、情報信息和數據支撐方面的作用;要更多地留意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的營銷模式以及移動互聯網等對產業發展和變革帶來的影響,前瞻分析新的商業模式和科研模式對產業創新的潛力和影響。
白春禮強調,項目組在研究中要更多地以多種有效形式與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進行交流互動,更多地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深化改革有關重大舉措相結合,更多地聽取企業以及外國相關專家的意見,使得咨詢研究提出的政策建議能更加符合國家發展的趨勢,更加符合我國發展的歷史階段,更加符合中國特殊的國情和實際。